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64-66)

责任编辑:李全玉终审:郑永文发布时间:2023-05-03浏览次数:53

怎样理解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一重要论断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指导和引领作用。

第一,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只有具有伟大精神的政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不仅创造了伟大的社会发展成就,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党成立之初就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精神风貌、崇高情怀、价值追求,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铸就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铸就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铸就了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这一系列伟大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源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水”涌流,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不同历史任务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具体表现,共同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第二,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它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标志着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重新塑造,使中国人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它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空前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它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使我们民族的血性与活力被唤醒并迸发出来,古老的中华民族展现出敢于革命、敢于斗争、自立自强、朝气蓬勃的新面貌新形象。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深深融入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和灵魂,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新时代新征程要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要把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的要求落到实处,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担当责任,把党的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原动力;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保持越是艰难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奋力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怎样理解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一重要论断,是深刻把握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着眼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出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一个国家的繁荣强盛,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作为一项重大任务,坚持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道德建设。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社会文明进步、团结和谐的基石。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着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正确辨别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公与私、义与利,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资源,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引导人们不断提升道德水准。要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第二,培育文明风尚。

衡量社会文明程度高低,很重要的是看文明风尚、精神风貌、人文氛围。要把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以实施文明创建工程为抓手,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要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弘扬诚信文化,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

第三,注重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规格表彰了一批作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推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要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把榜样力量转化为亿万群众的生动实践。

为什么要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这一重要部署,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艺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是引领和鼓舞人民把智慧和力量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的战略需要。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创作生产优秀作品是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指导、推动,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文艺工作者倾情投入、用心创作,推出大量优秀作品,开展系列文艺活动,我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文艺工作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作用,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以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生存型需求向发展型需求转变、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跃升的特征更加凸显,对优质精神文化食粮的期盼更加凸显,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倾情为时代和人民放歌,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艺精品,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是更好弘扬中国精神的必然要求。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内容选材要严、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离不开一支坚持弘扬正道、坚守艺术理想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要把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广泛组织动员各领域各层次各方面文艺工作者投身党的文艺事业,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汇聚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强大力量。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要弘扬行风艺德,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

Baidu
sogou